新书坊 | 《探寻中国趣味》(郭英德)
·“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由内而外地铺陈开来,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编辑推荐
《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丛 书: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郭英德
页 数:794
开 本:16
一个民族的文化欲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理应葆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它的外在标志和内在底蕴就是这个民族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文化趣味。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在文学史学的理论基础上,透过文学史论、文人心态和文体研究三个维度,围绕特定时代的文学风貌、特定作家的文化心态、特定作品的文体特征等方面加以铺陈阐述,引领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本书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学研究的精华,充分展示出“问题—文献—历史—理论”四位一体、依次递进的研究范式,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术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传奇戏曲,也有诗文小说,既有宏观的理论辨析,又有微观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视角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历史思考的深度。
“文学是人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无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正是提升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原的认识,亦即西哲所谓“认识你自己”。在先秦时期,温伯雪子曾批评鲁地的儒家学者说:“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庄子·外篇•田子方》)其实,在中国古代,包括儒家学者在内的学术研究者和文学研究者,从来都未尝忽视对“人心”的洞察。战国时期孟子早就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借助于现存的文学文本,发掘并重建古人的心灵世界,进而深入地审视古人的文化心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形象而直接地触摸历史的脉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真谛。
——郭英德《前言》
前言
文学史学
论文学史叙述的原则、对象和方法——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撰写为中心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思考
“知人论世”的古典范式与现代转型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
“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
文学史论
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
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
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
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
黄宗羲明文总集的编纂与流传——兼论清前期编选明代诗文总集的文化意义
文人心态
关汉卿杂剧的文化意蕴
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
“守之俟来哲”:顾炎武的遗民心态
黄宗羲的人生定位与文化选择——以清康熙年间为中心
论剧作家李渔的文学教育
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
文体研究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
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
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
元明清戏曲小说的角色
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人物形象
论古代戏曲文学的文体特性
明清传奇戏曲叙事结构的演化
论明人传状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
论明代论辨文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郭英德著述编年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
往期精彩回顾
新书坊 | 《灾害与社会 1:灾害社会学导论》:来自灾害多发国家的讲述
编译所 | 戈登·伍德:1776年,美国革命中的政治思想创新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